“俺用秸稈反應堆技術種植的大棚瓜菜,不僅產量能增加一半以上,外表與口感也更好了,而且還節省了購買化肥、農藥的錢。”10月12日,沛縣大屯鎮石大屯村民劉陽高興地對記者說。
劉陽提到的秸稈反應堆技術,是沛縣農業資源開發項目扶持的科學利用土壤資源、實施“沃土工程”推廣的一項農業新技術,也是一項全新概念的農業增產、提質、增效的有機栽培技術。它的應用從根本上擺脫了農業生產依賴化肥、農藥的局面,這項技術以秸稈替代化肥,以植物疫苗替代農藥,促進農業生產廢棄的秸稈資源充分利用,使生態改良、環境保護與農業高產、優質、無公害生產相結合,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食品安全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技術支撐。
據介紹,去年以來,沛縣結合項目區農田日光大棚建設,通過秸稈生物反應堆這一田間工程,應用特定的微生物菌種與秸稈的生物質反應,使之大量、持續、穩定地產生二氧化碳供作物吸收轉化,并大量增加土壤的有機質,提高地溫,改善土壤供肥性能和農作物根系發育環境,達到了增產增效目的。這項技術在微生物分解秸稈過程中,不僅增加了土壤有機質,改良了土壤,為無害化栽培提供條件,還產生了大量熱量,提高了地溫和大棚內溫度。
據了解,秸稈反應堆技術的應用不但可以保證低溫季節瓜菜生長發育所需的肥料、溫度要求,每畝大棚菜田還能消耗秸稈4000多公斤,相當于利用了8畝以上農田產生的作物秸稈,既為秸稈找到了綜合利用途徑,又凈化了農村環境。